最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的8首赞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,你读过几首?
中华古诗词,诵了岁月,暖了心田。
1.
《望岳》
唐-杜甫
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
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
荡胸生曾云,决眦入归鸟。
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赏析: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,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,“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”将大自然的神奇与泰山的雄伟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更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、敢于攀登绝顶、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。
写作背景: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,杜甫曾在齐、赵(今山东、河北一带)漫游,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。
2.
《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·其二》
宋-苏轼
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蒙雨亦奇。
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
赏析: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不同天气下的美丽景色,“潋滟”突出了湖水波光粼粼的样子,“空蒙”则写出了雨中西湖的朦胧之美。
后两句将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,巧妙地概括了西湖的美丽,不管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恰到好处,成为了赞美西湖的千古名句。
写作背景: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(1071—1074)任杭州通判,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,这是其中的一首。
3.
《使至塞上》
唐-王维
单车欲问边,属国过居延。
征蓬出汉塞,归雁入胡天。
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
萧关逢候骑,都护在燕然。
赏析: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,“孤烟直”“落日圆”将塞外沙漠中孤烟升腾、黄河尽头落日浑圆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,画面开阔,意境雄浑。
写作背景:开元二十五年(737年),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,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。
4.
《凉州词二首·其一》
唐-王之涣
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。
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。
赏析:前两句“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”描绘出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,以黄河、孤城、高山等意象,展现出一种雄伟而又苍凉的意境。
写作背景: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,此诗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15年期间,即开元十五年(727年)至二十九年(741年)。
5.
《望天门山》
唐-李白
天门中断楚江开,碧水东流至此回。
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
赏析:“天门中断楚江开”写出了长江冲破天门山的磅礴气势,“碧水东流至此回”借水势衬托天门山的奇险。
“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”动静结合,使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。
写作背景: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李白第一次出蜀途经天门山所作,在开元十三年(725年)。
6.
《望庐山瀑布》
唐-李白
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
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
赏析:“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”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,将庐山瀑布的高峻、湍急、磅礴的气势生动地展现出来,“三千尺”极言瀑布之高,“落九天”则将瀑布比作从天上倾泻而下的银河,想象奇特,意境雄奇瑰丽。
写作背景: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(725年)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。
7.
《旅夜书怀》
唐-杜甫
细草微风岸,危樯独夜舟。
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。
名岂文章著,官应老病休。
飘飘何所似,天地一沙鸥。
赏析:“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雄浑壮阔的夜景图,星星低垂在广阔的原野上,月光在奔腾的江面上涌动,境界雄浑,气象万千,也衬托出诗人的渺小与孤独。
写作背景:唐代宗永泰元年(765年),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,乘舟东下,在岷江、长江飘泊,这首诗是在途中所作。
8.
《送桂州严大夫》
唐-韩愈
苍苍森八桂,兹地在湘南。
江作青罗带,山如碧玉簪。
户多输翠羽,家自种黄柑。
远胜登仙去,飞鸾不假骖。
赏析:“江作青罗带,山如碧玉簪”以生动的比喻,将漓江的水比作青色的罗带,将桂林的山比作碧玉簪,形象地描绘出桂林山水的秀丽柔美,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魅力。
写作背景:创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(822年),当时韩愈任兵部侍郎,严谟任秘书监,将要赴桂州(今广西桂林)任观察使,韩愈在长安送别友人时写下此诗。
中华古诗词,润了心田,苏了万物!